第25章 调虎离山
姚平仲是姚古养大的,在他成长过程中,姚古一直充当着严父的角色,让姚平仲对他既敬且畏。现在姚古开口了,姚平仲顿时就不敢再吱声了,只能乖乖退到一边闭紧嘴巴。
不过,不难看出,他心里还是不服的。
老种并没有把姚平仲的话放在心上。毛头小子而已,涉世未深,很容易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可以理解的,谁还没有过年少轻狂的时候嘛。他盯着木图,缓缓说:“大军开拔前枢密使曾与老夫密谈,要求老夫振奋精神,利用西贼主力猛攻古骨龙城之机攻其不备,狠狠地歼其一部,挫一挫西贼的气焰,迫使其退出青唐。昨日出于谨慎,没有当机立断发动进攻,以至于西贼主力在屠戮古骨龙城近万军民后扬长而去,此老夫之过也。”
大将杨可世扬了扬浓眉,说:“种相公何出此言!我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西贼却是以逸待劳,真要发动进攻,胜负难料,先遏上一晚再开战是最稳妥的做法,种相公何错之有!”
大将王禀说:“只是我等都低估了李察哥那狗贼的无耻!谁能想到这个西夏名将竟是如此的不要脸,竟然不战而逃了,着实是可恶!”
老种摆摆手,说:“未能歼灭西贼,让其从容脱身,便是老夫的过错,你们不必为我遮掩。”
他锐利的目光盯着木图,沉吟着说:“李察哥这几年一直围着震武军做文章,不断攻击古骨龙城迫使我军一次次调动大军前来支援,打乱我军的计划。这一次他无疑又得逞了,我想他不会走远,肯定藏在震武军附近等待机会,一旦时机成熟便再次跳出来狠狠咬我军一口……”说到这里,他蹙起眉头,显然对这种局面很头疼。
这些年李察哥一直是盯着震武军这一片只有巴掌大,但又十分重要的地区打,一旦宋军在横山方向取得较大的突破,他马上就会向震武军发动进攻,迫使宋军过来支援。宋军一旦过来支援他立马就撤,将一堆残破的城寨丢给宋军。等宋军好不容易修复了那些城寨,重新在这些城寨派驻了军队民夫,他又会突然跳出来,再一次发动进攻……
俨然一个勤奋的农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收割一轮地里的庄稼。
偏偏宋军还拿他没辙,因为这家伙动作太快了,不管是进攻还是撤退都异常果断、神速,宋军根本就逮不到他。
折知柔说:“经略相公,西贼大军中有大量步卒,昨天深夜才撤退,肯定跑不了多远的,末将愿率本部轻骑前去索敌追击,就算将整个青唐翻过来也要揪出李察哥!”
姚平仲插嘴:“末将愿意率一千精骑与折将军同往!”
王禀拱手说:“我胜捷军亦有千余轻骑,正好能派上用场!”
胜捷军是童贯的亲兵。童贯自崇宁二年便以监军的身份开始与西军打交道,累积军功一路往上爬,十几年时间内便官拜太尉、枢密使,长年跟西北那帮骄兵悍将打交道,他可太清楚手里有一支精兵强将是何等重要了。在西北这边呆了四年,站稳脚跟后他便在宋徽宗的支持下从陕西边塞地区招募万余名少年严加训练,又从军中挑选许多身经百战的老兵充实其中担任军官,同时利用职务之便给予他们精良的武器装备和优厚的待遇,很快便拉起了一支战力强悍,同时对他忠心耿耿的劲旅,大号“胜捷军”。
这支胜捷军也着实能打,鏖战西夏、扫平方腊和宋江、北上伐辽……几乎无役不与,而且发挥一直都相当出色。后来金兵南下,宋徽宗扔下汴梁逃往江南,就是由童贯带领胜捷军护送的。完颜宗翰几万大军逼近太原的时候,童贯扔下太原跑了,但还是留下了三千胜捷军由王禀指挥,死守太原。太原军民就是以这三千胜捷军为核心,依托坚城与金兵血战了八个月之久,直到最后粮尽援绝,太原城破,三千胜捷军十不存一,依旧与涌入城中的金兵展开巷战,直至最后几乎全数战死。这一战也成了靖康之变中宋军为数不多的亮点,也成了南下金军打得最为艰难的一战。童贯固然是王八蛋,但是他那三千坚守太原八个月之久的胜捷军却是好兵,对得起大宋的。
此次李察哥围攻古骨龙城,形势危急,童贯也有点急眼了,除了死催着老种火速来援之外,胜捷军也兵分两路,一路由张师正指挥,跟他一起行动,而另一路则由王禀指挥,与老种一起行动,星夜驰援古骨龙城。王禀带来的这一支胜捷军以轻骑兵和骑马步兵为主,其中能左右开弓的轻骑兵不在少数,这种长途搜索追击正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老种摇头说:“李察哥此人诡计多端,佯装后撤半路设伏可是他的拿手好戏,我军连他往哪个方向撤的都不知道,出动大队轻骑追击,可能正中他下怀。”
杨可世问:“那经略相公打算怎么做?”
老种伸手在木图上某个位置点了点:“李察哥跑了就跑了,不去管他,咱们且在古骨龙城休整两天,然后穿越黑羊峡谷,直取鸣沙城!我就不信火都烧到鸣沙了,李察哥还能赖在震武军这边不走!”
姚古眸光一闪,露出赞叹之色,抚掌说:“攻敌必够,这招高,实在是高!”
姚平仲兴奋地说:“末将愿为先锋,领精骑一千,直取鸣沙!”
杨可世说:“末将愿意与姚少将军同为先锋,替大军开路!”
一众将领听说要将战火烧到西夏境内,都异常兴奋,嗷嗷叫着抢着要当先锋,远道而来却扑了个空的那点疲惫与沮丧全都让他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事实上,他们早就厌倦了那种扎硬寨掘深壕打呆仗,全靠雄厚的国力日拱一卒一路平推的打法,因为这种打法不仅旷日持久,战果还小得可怜,哪有直接将战火烧到西夏境内迫使西夏出动大军主动过来与他们决战来得痛快!
————宋军就没怕过与西夏军硬碰硬的决战,他们真正头疼的是没法逮住西夏大军。西夏骑兵多,机动性强,像原野上的风一样难以捉摸,就算找到了也很难追得上;西夏步兵倒没有马那么难跑,问题是西夏步兵主力大多是世代生活在横山、贺兰山的山民,而宋军与西夏的主战场要么在横山,要么在青唐,全他妈是山,一路山连着山,望不到头,对于西夏山地兵而言简直是最理想的战场,在这种鬼地形想大量歼灭西夏步兵,那简直是异想天开了。
不过只要能将战火烧到西夏境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西夏的版图就那么大一点,宋军出现在他们边境任何一个方向都会让他们紧张万分,不计代价地反击。鸣沙城距离他们的都城兴庆府只有四百余里,宋军真要围了鸣沙城,李察哥还能老神在在地猫在青唐山区跟宋军玩捉迷藏吗?
用膝盖想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这招调虎离山,着实是高。
老种微笑着说:“那大军就在古骨龙城休整三日,三日之后姚少将军率领一千精骑为先锋,折少将军率一千轻骑跟着,为大军开路,直捣鸣沙城!”
一众将领纷纷行礼,大声回应:“诺!”
被钦点为先锋官的姚平仲眉开眼笑,意兴飞扬,走出中军帐后他向折知柔拱拱手,笑吟吟的说:“折兄,承让了哈!此番小弟为先锋,为大军开路,初担此重任,真有些诚惶诚恐呢,还请折兄多加照应!”
折知柔那张圆滚滚的脸微微抽搐了一下,明显有些不爽。
论武艺论实战经验,他自问都不在姚平仲之下,而且十六七岁的时候就随着父辈四处征战,多次在青唐与西夏军交手,对青唐的地形气候也十分了解,按理说应该由他当这个先锋官才对的,但老种偏偏就选中了姚平仲!说到底还是因为姚平仲是自己人,折家军不是呗,真是偏心!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少不了党同伐异。在关西将门这个圈子里,种家、姚家、刘家那肯定是自己人,但是血管里流着党项人血液的折家可就不一定是自己人了。而且折家在河外三州拥有的种种特权也让关西将门眼红不已,朝廷不是一天到晚都防火防盗防藩镇吗?凭什么你折家就可以在朝廷眼皮底下把河外三州经营得跟藩镇无异?
折家的出身以及他们拥有的种种特权都让他们在关西将门这个圈子里受到排挤。当然,在朝廷眼皮底下大家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干,毕竟折家为朝廷戍边百余年,战功显赫,死在战场上的折家家主都有好几位,论忠诚,论贡献,他们不逊于关西将门任何一个,明目张胆的排挤折家的话可就闹得太难看了,大家也只敢暗地里弄点小动作。
比如说这次,就撇开了实战经验更丰富、也更冷静的折知柔,选择了姚古这么个愣头青去打先锋!
